除了教學,有些時候我也會應店家的邀請,到美髮現場去參觀,順便看一下現場設計師的服務流程。通常都會看到很多不錯的想法,無論是技術面的、或是經營層面的,但有些時候也會有些我個人比較有不同的看法。有一次有位設計師在幫顧客剪髮,他是直接看圖用雕塑、拉髮束剪,而不是用提拉的方式來裁剪。
剪完後我私下問他:『他剛才用這種方式剪的髮型,兩邊好像剪的不一樣長?層次也有些不同?量感也不同?』
他說:『我知道,我常常都會有這樣的問題發生,因為我是感覺型的設計師。』
我再問他:『是否瞭解他所剪髮型的展開圖或內部設計所提拉的角度?』
他說:『我不知道,因為我是感覺型的設計師。』
我又再問他:『未來的規劃,會想多瞭解一些剪髮結構否?』
他說:『希望技術多提升,能剪的更好,但不想瞭解那些理論,因為我是感覺型的設計師。』
、、、一年後,我又見到他,
我又問他:『現在技術如何了?』
他說:『努力讓技術提升,但還是差不多,也許因為我是感覺型的設計師。』、、、
我心理在想『如果習慣模式不改變,那結果怎麼會改變?』、、、
有些人會說:『教學時不要太常用角度的觀念去限制學生的思考方向。』美髮人一直以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、做法與見解,我覺得沒有對與錯,我非常認同『創作』思考,但也認同學理『根』的價值與內涵,所有的創作都是來自“根”的學理、依據做延伸,每個人對事物的價值觀不同,也就會有不同的體悟與認知。
我個人覺得,創做髮型的思考方向可以無限,盡量做水平式的創意思考,包括造型的呈現都可以盡量創新。但剪髮時的一些根的重點,如內部的結構、或提拉方式還是要注意,如此在髮型上表現出來的規則輪廓或層次、長度才會剪的一樣(不連接、不對稱的髮型例外),也才有學、術並進的結合。
用“感覺”來剪較會出現兩邊不同長度、層次、厚度的結果。但把“感覺”用在做造型時,是一種很棒的藝術、或創意的展現,可以表現不同的美感。個人覺得,一樣的髮型,其理論的『根』不變,但是隨著年代的不同,造型的創意也會不同,10年前的高層次造型與10年後高層次的造型,想必大家都覺的不同,若用十年前的造型,可能會覺得過時或老氣,畢竟藝術的美感,還是要符合市場的流行,才能創造出其價值,但10年前與10後高層次的學理還是一樣。
我認同顧客購買的是“型”的感覺,但若設計師對學理的“根”有更加瞭解,在現場上會更有自信,而顧客購買的不也是設計師的自信嗎?看完這一篇的分享,設計師們,您們覺得自己是感覺型的設計師?還是學理型的設計師?
黛儷詩化粧品有限公司 特聘:全球美髮專業技術領導講師
全球生理弱酸染燙髮師育成中心─
PH轉性蛋白生理弱酸性發明專利亞洲區授權領導講師
美吾華股份有限公司顧問
興國管理學院助理教授
民國79年首屆取得職訓局頒發美髮乙級技術士證
台灣省女子美容商業同業公會美髮訓練講師
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美髮乙、丙級評審、職業訓練講師
台灣省各縣市公會剪髮、染髮、教材總規劃與總編輯
染髮調配師專業研究分析班講師
1998年台北國際美容藝術技能競賽選賽中區評審長及總決賽主持人
全省各大連銷教育機構講師
電視剪髮冠軍賽評審
元智大學美髮職業訓練技術講師
SPC全國盃理燙髮美容總裁判長
2010國際盃美容美髮大賽主持人
2011新北市美容美髮國際邀請賽美髮總裁判長
臉書:http://fb.me/L510110
『邱麟雅美髮教育專區』http://fb.me/liya.fans
邱麟雅課程教育網站 http://liya4u.weebly.com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