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1:身為設計師,您如何看待與經營自身和顧客之間的關係?方法為何?Benny:我經營顧問是用對待情人的方式,也就是緣份,跟顧客的關係像朋友像家人,跟著客人一起長大,從19歲入行到現在36歲,客人從15.16歲就跟我的很多,他們從學生、媽媽到上班族都在我這服務,我是經營老中青三代,與顧客關係很密切。
我把顧客分成四類:消費力高視為大客戶;長期跟隨我的是粉絲群顧客;固定消費周期的客人;只有優惠才會來的顧客群。
這分類幫助我在淡旺季時能維持一定的收入,旺季時親自打給消費力高的客人,淡季時找出需要優惠的客人。對於經營顧客的初衷就是有沒有用心對待他。
過幾天要去美國,而我到的每一站都會有免費的食宿。因為他們在15.16歲時就是我的客戶,他們長大二十幾歲目前在國外唸書或定居知道我要來玩,就免費提供住宿,我再幫她們剪頭髮就好,你給顧客的關係是好的,他回饋給你也會是好的。
Kelly Q:我本身對經營還沒什麼概念,因為我的環境,有不同的專家,所以我尊重每個環節位置上的人,讓我可以專心在技術部門裡玩頭髮。在沒接觸美髮時認為美髮是能把別人變得很賞心悅目的事,後來投入美髮行業,發現美髮是需要投入且深入了解的行業。
對於客人,就是把自己當成醫生,了解客人的問題、他的需求,再一一對症下藥,給客人建議跟分析,從我身上得到她想要的成果並開心美美的離開。
顧客、設計師、技術師是三角關係,我們會經過三方討論後總結出可行的方法給顧客,我也會花比較長的時間去和客人做分析,讓客人了解之後的步驟會得到怎樣的效果,也能從這些溝通裡慢慢灌輸顧客對美髮的知識及該注意的地方。
當技術師最大的不同是我可以跟很多元的設計師接觸,因為每個人的喜好、美感、官方術語都不太一樣,讓我能快速了解每個人對美的定義是什麼。 我喜歡和大家交流,每個人遇到不同的狀況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式,所以你遇到不同的人事物,你也會因應自己適時的做轉換來面對它。與設計師和顧客之間所學習到和得到的默契是我最開心的事。
Henry:賺錢不是目的,是結果,目地是你要怎麼去對客人好,要怎麼把專業帶給客人。
過去我剛踏入這行業是恐懼的,只敢用一種造型品去打理一切,也害怕萬一休假客人會被搶走,但公司的制度需要到國外出差好幾次,後來面對沒預約的客人,我會介紹店裡設計師給他,漸漸的體驗到一個重點,就是你越大方,得到的東西就越多。
我喜歡交朋友,也常保持一顆好奇的心,待這行業20年來都不覺得職業倦怠,因為每天都會接觸新的事物。
加貴:透過傳遞會發現自己不足的地方,訓鍊觀察力和敏銳度。敘述同一件事但每個人的理解能力不同,就要適時轉化表達的方式,將自己多年經驗的心得用最簡單的方法做表達,用對方能聽得懂能理解的方向做溝通,而非一昧的單方敘述,將自己觀點強壓在對方身上。
與顧客做諮詢時是先以關心的方式詢問,如同方才Kelly所說的醫病關係,讓顧客對你產生信賴感。
現場設計師提問:如何界定傳統與非傳統設計師?Henry回 :其實是在形容自己現在和以前的比較。因我非本科系出身,有許多不安跟恐懼,和現階段比較起來是很安心去做每一件事,因為生活上不只工作,還有許多事等著我們發掘。
請教Kelly Q對於設計師和技術師的界定Kelly Q 回:我特別喜歡與眾不同,當初Frank邀請我來參加這講座時,看到上面來賓名單大部分是設計師,發現只有我是技術師我最特別便決定參加。
設計師給我的認知是負責設計造型、設計剪髮、產品分析的部分;技術師是設計染燙、接髮種類選擇、產品分析、使用時機…等關於化學的部分,而這兩者最密不可分的是溝通,及活用工具。
在學習過程中是兩個都要學習,在學成完後要做二選一決擇,覺得自己最喜歡設計染燙,很耐心了解這些步驟和手續,去台北發展時接觸到這專業分工的角色,學習過程中很注意去看顏色,會去觀察路人的髮色、髮質,雜誌上造型,想像它們的色碼、分區及擺放位置,漸漸了解自己未來的方向。
染燙沒有標準的答案,學習是無止盡,它能有很多不同方式呈現,讓每一天的創作都會有驚喜發生。
現場設計師提問:與顧客關係的界線?Benny 回::平時休閒會去參加社團,騎車或者運動等相關活動,透過這些活動會認識到不同行業的人,可以了解他們的思想和觀念,在服務客人時會有更多的話題和共鳴。也因為認識許多不同專業的人,在顧客有其他需求時也能互相介紹進而解決問題,顧客能從你身上得到很多受用的事,或是在造型上讓他滿意開心,和顧客一起成長,彼此關係會更加緊密。
常常參與活動也讓其他人了解自己不單單只是髮型師,我們不只做頭髮,我們是賣夢想,把自身價值提升,讓他們了解我們這產業是很棒的。
面對殺價的顧客,同剛才說到你們是好朋友了,他不但透過你認識更多其他行業的人,也因為你的關係將自己打理的很好,這樣他會不敢跟你殺價,你要讓顧客了解他是個很有內涵有格調的人,不會做殺價這種事。
籌辦單位、獨家贊助、媒體協辦: